最新动态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桥梁 建构地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
2024-11-01 11:50  浏览:94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桥梁 建构地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

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桥梁 建构地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

  黄文敏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何传承弘扬、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代青少年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众多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文化传承方式中,研学旅行是创新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因其教育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自信、地方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学旅行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途经

  研学旅行是沟通校内、校外教育的一座桥梁,它通过实践、观察和体验,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教育部等11个部委于2006年12月,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研学旅行“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以“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互衔接的重要形式。中国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传统教育理念的回归、传承与发展,也是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地方特色,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等多个方面选择和确定研学旅行的主题,拓宽青少年获取综合知识的路径。另一方面,研学旅行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其实践性契合陶行知提出的“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经。首先,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如,在山地徒步、生存训练、军事拓展等户外体验活动中,学生的体魄得到了锻炼,毅志得到了锤炼。其次,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合理制定计划、科学安排时间、以及理智处理突发情况等,即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研学旅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同理心。研学是群体性的活动,也是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中的活动。学生在了解与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的群体性实践中,学会了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其民族共同体意志的形成。

  总之,研学旅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实现了旅游与教育、知识与技能、体验与成长、个体与民族的多种促进与融合。

  作为研学旅行五大基本要素之一,研学课程在整个研学旅行中具有核心地位与重要意义。研学旅行设计上的“课程化”与内容上的“地域化”,是有效实现其教育价值的重要保障。

  研学旅行设计上应“课程化”

  研学旅行是由课程要素架构的一座桥梁。“课程化”是研学旅行的意义所在。研学旅行设计的课程化需要从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来落实,通过科学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以确保其教育价值和教学效果。

  首先,要确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五维”研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维度达到的程度。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也应明确其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其次,从课程内容来看,研学旅行是一种“生长”的课程,在其建设过程中,应依据其核心素养目标,建立社会实践与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体系。研学旅行课程化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教育技术发展,突出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设计研学旅行学程手册时,需要基于课程理论,融合各课程流派的优点,特别是突出立德树人功能的架构。同时,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需要清晰地描述和设定,以便于评价和操作。

  此外,研学导师是研学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由于导师在研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示范者、组织者等重要角色,导师的知识储备、教育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应加大对研学导师的培养与规范管理。同时,由于提出的时间较短,研学课程还在研究与建设的初始阶段,相应的,我国的研学导师也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为此,可以通过学校、社会、高校等各方机构单独或联合培养的方式,以学历培养、师资培训等方式,保障师资的质量与数量。

  研学旅行内容上应“地域化”

  研学旅行是学生通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座桥梁。研学课程与地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地方文化是研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研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更是研学课程的传承对象。建设地域性研学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赓续历史文脉、培养青少年地方认同的重要途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根据目的地特色和学生需求,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内容与路线,是现阶段研学课程建设中急需的问题。

  建构地域文化研学课程,具体而言,即挖掘一方水土历史文脉,传承一方风土人情,建构历史、文化、民族等地域性系列研学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地方文化的系统性整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传统、风俗、和艺术等,唤起其情感上的归属感,培养其家国情怀。因此,在建构地域文化研学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归纳整理各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历史古迹、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特别是非遗文化。这些都为研学课程储备丰富的素材和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与凝练,形成“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等系列研学课程。

  各地均有独特的历史人文与风土人情,极具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价值。以广西为例,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历史悠久,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既沿海,也沿边,既有海岸线,陆地上也与他国交界,因此,既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又拥有多样的生态与自然景观。目前广西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各市均有富有地方特色的研学课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公布了2023年度广西研学旅行18条精品路线,如南宁市的“中国—东盟文化研学旅行线路”和“生物科普研学旅行线路”;柳州市的“侗苗风情研学旅行线路”和“工业智造研学旅行线路”;桂林市的“人文风物研学旅行线路”,“地质科考研学旅行线路”,和“水利文化研学旅行线路”;梧州市的“近看梧州·岭南风情研学旅行线路”;北海市的“赶潮看海研学旅行线路”和“海洋运动研学旅行线路”;钦州市的“滨海红土研学旅行线路”,河池市的“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线路”等。这些地域文化研学课程凸显了地方文化,将广西的历史、人文、民俗、科技、建筑、地质、生态、红色文化等进行了科学的整合,由点及线,形成了主题明确的研学线路。中小学生在这些行走中的课程中,深刻了解广西作为沿边沿海省份的独特地理地貌与发展脉络,在掌握历史文脉,体味乡土乡情,见证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感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桥梁 建构地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dbeile.cn/quote/237.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lzlz0618.dbeile.cn/ , 查看更多